發布時間:2013/1/16 點擊:7265次 字體大?。?span onClick="javascript:fontSize('news_content','12px')">小 中 大 返回
2011年在歐債危機、美國“雙反”(反傾銷、反補貼)調查、國內經濟經濟放緩又產能過剩的多重打擊下,整個光伏產業就已步入寒冬。而到了2012年,情況非但沒有好轉,反而愈加惡化。但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,都對光伏產業始終保持了重視,不斷出臺調控和救助措施,光伏的一舉一動,始終都閃爍著政府的影子。
歐美挑起光伏貿易戰 中國被動應戰
2012年,美國、歐洲、印度等國紛紛揮動對華光伏產品的“雙反”大棒,以2011年數據看,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占我國銷售規模的比重預計為80%左右,特別是占據我國50%市場貢獻的歐洲市場萎縮,意味著國內光伏產業面臨滅頂之災。面對歐美印的貿易保護主義,中國也不甘示弱,也宣布了對歐盟太陽能級多晶硅料進行“雙反”調查,還將歐盟光伏補貼歧視性措施提交給WTO。
2012:光伏拯救之年
與此同時,中國政府對光伏行業也頻頻實施救助計劃。早在4月份就出臺《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》、《并網管理辦法》草案,明確鼓勵各類法人以及個人投資分布式發電;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宣布,支持自給式太陽能等新能源產品進入公共設施和家庭;7月國家能源局印發《太陽能發電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》;9月國開行上報發改委《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信貸扶持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建議》。
10月國家又密集出臺多項措施,15日電監會宣布,保障光伏發電安全并網發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保障性全額收購,擴大用戶直購電試點范圍;25日商務部等聯合36家銀行召開會議并達成共識,“讓活得好的企業活得更好,讓該死的企業通過這次調整讓它死掉”;26日國家電網出臺《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意見》,同一天河北銀監局表示,避免信貸盲目退出光伏產業,導致加大資金鏈斷裂的風險。
然而這些救助措施未能驅散籠罩在光伏行業上空的寒意,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,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,國內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,其中江西賽維和尚德電力破產的可能性最大。
為此,12月11日,第二批金太陽工程目錄公布,達到2.835GW(十億瓦特發電裝機容量),超過預期;財政部續撥70億元資金;19日財政部預撥2012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近86億元;到了12月19日,國務院出臺關于光伏的五點意見,提出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;規范產業發展秩序;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;完善支持政策;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,減少政府干預,禁止地方保護”。業界普遍認為此舉或許意味著國內光伏產業將迎來春天。

數據來源: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、湘財證券研究所
作為新能源,大量的資金技術投入令前期成本優勢較低,與常規能源發電相比,光伏發電的經濟性仍然較差,中國銀行研報指出,目前光伏發電的成本是常規能源發電成本的3倍左右。不僅僅是中國,光伏行業在其他各國也是靠政府政策及稅收支持下發展起來的。

數據來源: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、湘財證券研究所
2010年4萬億投資計劃推動下,全國在政府主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“太陽城”和“光伏園”,超過了300個,僅千億級產業園就達到幾十個。政府對光伏產業的過度主宰,是導致如今光伏的困境的主要推手。政府如何定位,如何在產業發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是一個值得好好反思的問題。而這個問題不僅僅困擾著中國政府,也是世界各國政府普遍的難題。
http://lightingbest.cn.alibaba.com/
http://lightingbest2.cn.alibaba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