騰訊科技 王鐘婉/文
十年前,文字內容重于一切,但現在,圖片社交網絡才是趨勢。
圖片輕于視頻,重于文字,能更快速直觀地抓住用戶眼球。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,拍照攝像成為手機標準配置,圖片已經成為社交網站中用戶分享信息的主要方式,社交網站“視覺化”趨勢日益凸顯。
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,社交媒體也越發短小輕薄,從早前長篇大論的博客,到兩句話更新狀態的社交網站Facebook,演變到將發言限制在140字的Twitter和微博,現在則升級到圖片的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,和圖片視覺社交網站Pinterest,交流轉變為更仰賴視覺化。
輕薄短小社交媒體迅速崛起
社交媒體的每一次進化,都反映出人們希望在更短時間內,過濾更多內容,獲得更多信息的欲望。圖片能滿足快速獲取、處理信息的意愿。看看這兩個國外網站的成長速度正印證了這個說法。
以最近迅速竄起的Instagram為例, 2010年10月,Instagram正式登陸蘋果App store,一推出就大受歡迎,僅用兩個月時間,注冊用戶便突破百萬大關,不到半年就獲得千萬用戶,到了今年9月,Instagram注冊用戶數更是超過1億。同時短短六個月的時間內,每天的移動訪客從88萬6千人快速飆漲到730萬人,成長幅度是724%。每天有超過500萬張相片上傳到這個圖片分享應用程序,在11月24日的感恩節期間,業務再創新高,分享照片數量達1000萬張, 在最高峰時段,每秒分享226張照片。
Pinterest也毫不遜色,Pinterest推出于2010年3月,如今,Pinterest的月訪問量達到1。044億次,僅次于Facebook和Twitter。自從2011年五月,用戶訪問量出現令人嘖嘖稱奇的2702%正增長,同時根據Sirona諮詢公司的資料,該網站成立后,達到每月一億訪問量的速度,超過了史上所有獨立網站。
拍照手機普及 用鏡頭記錄生活更容易
為什么近來圖片社交網絡受到熱捧?很簡單,因為照相并與朋友分享從來沒有這么簡單和有趣過!在每天的生活中, 隨時都有值得拍照留念的機會,有了拍照手機與應用程式,透過鏡頭來記錄生活不但簡單而且容易。
Instagram受到歡迎是因為操作簡單和友善的用戶介面。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手機快速拍照,而且成品看起來就像專業攝影師,也滿足了大家的虛榮心。而其他形式的媒體,像是視頻,無論在拍攝難度、分享和專業性的門檻都比照片要高得多,也讓一秒鐘變專家的Instagram成為社交圈的大贏家。
圖片社交網絡之所以能快速發展,不得不提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化。現代人在選擇購買智能手機時,很重要的一個判斷依據就是拍照和上網功能。手機等移動設備可隨身攜帶以及立即上傳圖片的便利性,都為像Instagram和Pinterest這類仰賴圖片的網站的發展打下了有利的奠基石。
移動互聯用戶成長推進社交平臺進展
放眼未來,美國移動互聯網的用戶估計在2015年,將會超越一般互聯網用戶,但這個轉變在社交平臺上進展得更快。
這對社交媒體的未來有什么意義?網絡讓網民參與更容易,特別像是Instagram的視覺平臺就特別占上風,事實上Instagram的移動用戶已經超過Twitter。反觀傳統網站必須在他們的臺式機與移動平臺的用戶體驗上,做出更大的區別化,確保在移動介面上更流暢、下載更快速,但圖片社交網站同時還可以利用地圖定位的優勢,以及近場通訊NFC(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)、甚至有像微信搖一搖找朋友的功能。
品牌商機無限變現能力強
在國外這些網站發展迅猛,而中國的后起之秀,像是美麗說、蘑菇街、花瓣網等的興起,也引起投資界對這些以圖片為主、結合搜索和銷售的網站的關注,當中主因當然是此類網站的變現能力強大。
根據流量觀察網站Alexa,目前全球排名16的Pinterest,79%的用戶都是女性,而且集中在iPad跟Android設備,而在Pinterest最受歡迎的15大類別中,其中8成與商業行為相關。
隨著每個人花在閱讀精美雜志與電視廣告的時間越來越少,廣告宣傳照也正逐漸模仿消費者喜愛的Instagram模式,走向隨性生活化而不再是攝影棚內精雕細琢的沙龍照。
當服裝設計師Rebecca Minkoff用Instagram拍下自己穿的鞋子,無心插柳的結果, 卻意外受到用戶的好評,接連帶動該款鞋子熱賣。
Burberry、Coach與Tiffany等名牌也留意到這股趨勢,紛紛聘請著名的街頭攝影師,專為Facebook、Youtube和其他社交網站, 打造數碼廣告宣傳活動。
速食品牌塔可鐘(Taco Bell)在三月推出多力多滋品牌的墨西哥餅時,他們注意到Instagram上有許多用戶上載他們吃墨西哥餅的照片。塔可鐘得到Instagram的同意后,在自己的電視廣告中使用Instagram的商標和名字。
塔可鐘的首席市場營銷官表示,主要目的是希望整個廣告能看起來有Instagram的感覺。使用社交媒體形式的攝影技術并不是為了省錢,這些廣告所需要的花費往往與傳統廣告相差無幾。
重點是減少廣告中過度商業化的人工色彩,讓顧客"喜歡"你的廣告,愿意主動與朋友分享,自然會在社交網站上傳播而不需額外的廣告支出。
一家小服裝品牌在一個圖片電子商務網站"歡喜"(thefancy.com),上載了左邊這張指甲油照片,受到將近9000個"喜歡";相對于右邊由巴尼百貨公司的指甲油宣傳照,即便巴尼百貨在該網站上有近3萬名追隨者,卻只得到1400個喜歡。這代表了民眾要的是更貼近生活,不刻意造做的置入式營銷手法,Instagram與Pinterest等圖片社交媒體就成了最佳平臺。
品牌讓此類網站能順利將流量變現,并且有無限發展。這些公司需要有明確的形象和圖像以呈現品牌的價值,而能勝過千言萬語的圖片正是最好的宣傳工具。相信在未來的一年中,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圖片社交網站的蓬勃興起。